•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速企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北京市代表队在第三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中斩获佳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2-14 17:16:51   浏览次数:84  发布人:518c****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以下简称“全国大比武”)每五年举办一届,是生态环境领域重要的专业技术竞赛,被喻为生态环境监测的“奥运会”。在第三届全国大比武中,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团队荣获综合比武团体二等奖(二等奖中排名第一),个人一等奖1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2人,取得历史最佳成绩。为选拔全国大比武参赛选手,同时进一步提升市区监测人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以下简称“全国大比武”)每五年举办一届,是生态环境领域重要的专业技术竞赛,被喻为生态环境监测的“奥运会”。在第三届全国大比武中,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团队荣获综合比武团体二等奖(二等奖中排名第一),个人一等奖1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2人,取得历史最佳成绩。

    为选拔全国大比武参赛选手,同时进一步提升市区监测人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等六部门举办了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大比武,从全市800余人的监测队伍中选拔出18人进行集训,最终优中选优,由来自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北京市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北京市房山区生态环境监测站等部门的12名技术骨干组成了北京市代表队参加全国大比武。

    练在平时:在日常岗位上锤炼选拔监测人才

    本届全国大比武共设置实验室分析、污染源监测、应急监测、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放射化学实验分析、辐射应急监测六个项目,需要选手同时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比赛没有捷径可走,日常岗位是最好的赛场。交流比武心得时,选手们说的最多的是岗位上的日积月累。

    刘兆莹是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分析实验室的一名工程师,他在本届实验室分析组比武中获得了个人一等奖的好成绩。他曾在2019年第二届全国大比武中获得了个人三等奖,对于这个成绩,他对自己说“不满意,能更好的”。五年来他把信念埋在心底,查阅学习大量的监测标准和文献,在实验室反复练习,潜心研究,还主动申请去基层监测站锻炼。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本届大比武中刘兆莹过五关斩六将,勇夺个人一等奖。

    参加放射化学实验分析比武的刘陆,在两届全国大比武比赛中都遇到了实验仪器突然出现小故障的情况,相比第一次参赛的慌张,在监测战线工作多年的她这一次沉着冷静应对,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仪器校正修复,最终以出色的成绩获得了该项目的个人二等奖。“我在工作中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平日的积累是我最大的底气”她说。

    拼在赛时:在全国比武大赛上检验尖兵实力

    除了传统项目,这次全国大比武还新设置了无人机、VR等现代化技术考核内容,突出“数智化”和“实战性”,这无疑增加了比赛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获得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组比武个人二等奖的张健,在过去十年间转战了四个业务科室,跨界融合能力让他成为监测队伍里的数智转型“急先锋”。为备战全国大比武,他带领团队自制VR训练场,搭建“迷你监测站房”,用电脑建模还原仪器故障场景,自创“三步速审法”,将数据审核和污染成因分析从8小时压缩至2小时以内,大大提高了监测时效性。

    获得应急监测组比武个人三等奖的95后小将陈韵如,是北京代表队中年龄最小的。比赛时,无人机操作时间要求由20分钟压缩至10分钟,为能按时完成,她在采水样过程中边收绳边上升无人机,胆大心细地解决了机翼与绳子的缠绕问题,为自己节省了几十秒的时间。“我很幸运!”赛后小姑娘激动地说。这份幸运源于她在备战时练就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胜在团结:在通力协作中彰显北京铁军风采

    赛场上,12名选手彼此信任、相互鼓劲、携手共进。赛场下,6名备选选手甘当绿叶,与比赛选手共同学习、共同训练。在备赛过程中,大家潜心钻研,谁有了新的突破或者更优化的方法,就第一时间总结并在团队内交流推广,在这种“传帮带”的良好氛围下,整个团队实现了共同蜕变成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备赛和参赛过程中,比武保障团队制定了不同阶段的详细训练规划和细致保障方案。从实操技巧优化、理论知识强化,到后勤领域的交通、住宿、物资筹备、维修预案及医疗保障等,每一环节都考虑详尽。从一个细节就能看出来,赛前查验设备时,保障团队发现比赛当地的温度湿度与北京差异较大,可能会对设备性能产生影响,当即就向选手们通报了情况。“扳手放在哪个位置,头朝哪个方向,保障团队都会通过照片和视频给我们参赛队员讲得明明白白。”参赛选手回忆起这些满是感动。细节决定成败,团结凝聚力量,正是这种密切协作的团队精神成就了集体荣誉。

    以赛促干:生态环境监测能力进一步提升

    以赛促训、以训促学、以学促干,全国大比武给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工作模式有所创新,团队在日常工作体系基础之上创新构建了“场景化练兵+模块化突破”训练模块,形成“案例推演-复盘点评-迭代优化”闭环机制攻克实操难点,为今后工作的提升积累了宝贵经验。工作流程进一步优化,团队通过优化水质监测中有机氯项目的萃取过程、浓缩条件等实验环节,使全部目标物的回收率稳定控制在95%以上;通过设计标准化数据处理流程和简洁直观的图表模板,全面、迅速把握数据特征,大幅提升了分析报告的时效性和支撑效果。交流互鉴见贤思齐,全国大比武汇聚了生态环境监测顶尖人才,选手们在比赛过程中切磋技术、交流心得、探讨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升。

    成绩的背后,是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数十年磨一剑的积累。近年来,北京市立足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持续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连续多年开展监测技术竞赛岗位建功、日常监测业务轮训、“星火计划”专项培训等,全方位培养监测人才,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软实力”。自主研发的国内领先空气质量集成预报和评估系统,创新搭建的大气“三监联动”精准治污调度平台,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共享融合系统,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天空地”三维立体化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等,这些都为首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提供了“硬支撑”。

    下一步,北京市将以全国大比武为新起点,把生态环境监测铁军精神转化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际行动,以更高标准建设国际一流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支撑美丽北京建设,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筑牢绿色根基。

    来源 | 北京生态环境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518c****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sud.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