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速企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为什么资本爱海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7-21 08:06:51   浏览次数:15  发布人:6040****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一个城市投资环境的“水温”如何?企业最有体感。“资本都是用脚投票的。”有企业家直言不讳,如果这个城市的配套服务跟不上、政策支持不到位、营商环境不够好,哪个企业愿意来,哪家资本想来投资?或许可以这样说,一个地区的投资热度就是其发展活力的“晴雨表”、成长潜力的KPI。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现场,一份榜单揭晓了区域投资价值的新坐标——“投中2024年度中国最具创投价值城区榜单”发布,海淀名列榜首。来看



    一个城市投资环境的“水温”如何?企业最有体感。

    “资本都是用脚投票的。”有企业家直言不讳,如果这个城市的配套服务跟不上、政策支持不到位、营商环境不够好,哪个企业愿意来,哪家资本想来投资?

    或许可以这样说,一个地区的投资热度就是其发展活力的“晴雨表”、成长潜力的KPI。

    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现场,一份榜单揭晓了区域投资价值的新坐标——“投中2024年度中国最具创投价值城区榜单”发布,海淀名列榜首。

    来看一组数据:在海淀,工作日平均每4分钟诞生1家企业,每9分钟诞生1家科技型企业,企业年均获投金额超700亿元……


    海淀何以成为“最具投资价值之城”?

    7月17日,海淀区委副书记、区长李俊杰在“一把手发布·京华巡礼”海淀专场上揭晓了答案——

    从经济基点到创新支点,从民生着力点到生态亮点,海淀用四个“密码”诠释了什么叫做“最具投资价值之城”。

    密码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点

    数据显示,2023年、2024年海淀区GDP均突破1.2万亿元,占全市的四分之一强。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6636.8亿元,同比增长6.9%,全市占比26.5%。


    海淀经济的“三高”特质令人瞩目——

    高精尖浓度爆表:六大主导产业贡献超80%的GDP,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半壁江山。人工智能企业达1900余家,备案大模型占全市70%,堪称“中国AI第一区”。

    高成长赛道密集:医药健康产业规模超千亿元,集成电路、商业航天两大产业在未来五年剑指1200亿元和1000亿元目标。未来产业已在23个细分领域全面布局。

    高效能发展典范:“十四五”以来,在GDP持续增长的同时,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年均分别下降约4.4%、8.4%。这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有力践行。

    “投资海淀就像买指数基金,总能找到下一个增长极。”有私募基金经理这样评价。从AI到商业航天,从芯片到生物医药,海淀的产业版图就像一本“未来科技百科全书”,让资本永远能够“各取所需”。从最近海淀资本市场的火热便可见一斑——中数睿智拿下2亿元A+轮融资,创下国内企业级智能体领域最大单笔融资纪录;银河通用融资11亿元,成为国内具身智能领域最大单笔融资;星动纪元、灵宝CASBOT等机器人新贵也纷纷斩获亿元级融资……这一波波“钞能力”,让海淀再次成为资本圈的“顶流”!

    密码二:每9分钟诞生一家科技公司

    “在海淀,路上可能偶遇在此工作生活的院士,在咖啡馆里碰到‘独角兽’创始人。”这句话道出了海淀独特的魅力。

    作为中国科技创新“最强大脑”,海淀拥有37所高校和96家国家级科研机构,9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646名两院院士,占全国35.8%;262家上市公司和50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今年上半年,海淀新增注册企业14800家,其中科技型企业6902家。按8小时工作制计算,工作日平均每4分钟诞生1家企业,每9分钟诞生1家科技型企业——这样的“造富速度”堪比硅谷黄金年代。

    更让资本心动的,是这里的“创新转化力”。全球首个通用人工智能体“通通”、长安链3.0等颠覆性技术在此诞生;208个概念验证项目中,已有44个成功孵化公司;“十四五”以来全区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超12%,高于韩国和日本。

    中关村AI北纬社区的3年免租政策、200亿元规模的科技成长基金、500家股权投资管理机构形成的“资本雨林”,构建起从实验室到IPO的全周期支持体系。“十四五”以来辖区企业年均获投金额超700亿元,机构数量、被投案例及资金规模均居全国前列。

    有投资人说,在海淀,三年时间就够一个创业团队从“萌新”进化成“独角兽”。

    密码三:民生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我们选择海淀,一半是因为创新生态,一半是因为宜居环境、子女教育、老人医疗和生态环境等‘软实力’,让人来了就不想走。”一位AI公司高管坦言,海淀的民生配置堪称“顶配版”——

    ■ 教育:43个教育集团实现公办中小学全覆盖,人工智能已进入中小学课堂;

    ■ 医疗:现有医疗卫生机构1474家,密度堪比便利店;

    ■ 养老:36807张养老床位数量全市第一,连“海淀食堂”都开成了“连锁品牌”,已挂牌运营41家。

    更彰显海淀魅力的是城市设计,278公顷水系绿廊构成“城市绿肺”,80.9公里滨水慢行道让科技精英们可以“边跑步边谈几个亿的生意”。

    这样的民生“软实力”构建了吸引企业和资本的“强磁场”。资本最终投的是人,而人才“用脚投票”。海淀用“宜居指数”换“人才黏性”的策略,让企业招聘高端人才时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密码四:在公园里搞科研

    当其他地方还在纠结“产城融合”时,海淀已经玩起了更高阶的“生态反哺科技”。

    35.56%的森林覆盖率,143个公园构建“天然氧吧”;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旁的云中心,诠释了什么是“绿色生产力”;京张铁路遗址公园,成为码农们最爱的“灵感迸发地”。


    这里的城市更新理念同样超前。“清河之洲”滨水绿廊等8个项目获评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学校围墙变身透亮栏杆,让校园美景与城市空间自由流动;海淀公园“莫奈花园”成为网红打卡地,证明科技区也可以很文艺。

    “在硅谷要找测试场地得开车1小时,在海淀下楼就是公园,拐个弯就能碰到合作伙伴。”一位海归创业者道出了海淀“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独特优势。

    当蚂蚁集团把北京总部搬进魏公村,当字节跳动坚守大钟寺,当百度、腾讯、小米等科技巨头纷纷在海淀扎根,海淀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全能型选手”的自我修养:用经济实力托底风险,用创新生态制造风口,用民生福祉锁定人才,用绿色空间激发灵感。这里既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稳”,又有创新创业者们的“闯”,难怪被投资人称为“中国版硅谷Plus”。

    为什么资本爱海淀?当越来越多的科技巨头在这里安家落户,当一批批“独角兽”从这里走向世界,当资本与创新的故事在这里不断演绎和续写,答案已经很明确——“选择海淀,必将赢得未来。”

    文:李平

    编辑:张斌

    推荐 · 阅读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6040****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sud.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