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教育报推出“弦歌·回望抗战烽火中的大学”系列报道。
抚今追昔,那些烽烟四起的岁月虽已成为历史,但一件件展现了彼时师生风骨的“宝物”却代代流传。它们既是中华民族英勇御敌的光荣印证,也是今日传承抗战精神的鲜活纽带。接下来,小编就通过“我们的传家宝”——一本泛黄的讲义,带领大家了解一段峥嵘岁月和一群风云人物——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在北京大学校史馆内
收藏着一本“理论力学”课程讲义
这门课程的讲授人
是时任西南联大教授、
后来的北京大学校长周培源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西南联大教授周培源所授“理论力学”课程讲义。资料图片
在西南联大物理学系任教期间
周培源因空袭移居郊区
为了学生能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门3学分的课程
他必按每周3次来校授课
不辞数小时辛苦跋涉
并视为当然
这种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
深受学生的敬重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周培源在专注研究。图片来源:清华物理系微信公众号
当时,西南联大物理学系
可谓大师云集、俊采星驰
教授中有对我国物理学事业
作出卓越贡献的
饶毓泰、叶企孙、吴有训
有学术造诣很深的
周培源、吴大猷、赵忠尧、任之恭
还有在抗战开始前后学成归国的
孟昭英、余瑞璜、范绪筠等
他们中的许多人任教授时
还不足30岁
校友中有不少人
后来成为国内外杰出物理学家
其中最为著名的有
杨振宁、李政道、黄昆等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西南联大旧址。 图片来源:北京大学微信公众号
据统计,西南联大物理学系师生中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有5人
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有29人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有1人
据不完全统计
西南联大物理学系师生
包括清华两个研究所在内
在西南联大时期
发表于国内外学术期刊上的
论文共108篇
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学系的杨振宁
回忆校园生活时曾说
“西南联大是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
我在那里受到了
良好的大学本科教育
也是在那里受到了
同样良好的研究生教育”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杨振宁西南联大学籍卡。图片来源:北京大学微信公众号
向那些在艰难岁月里
依旧潜心育人的先辈们致敬!
本文来源|中国教育报2025年7月7 日04版,原标题《一部讲义与治学报国》
本文作者|中国教育报记者 杨文轶 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梁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