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彻底战胜日本法西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彰显了中华民族维护人类正义事业的强大力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彪炳史册的历史贡献。
开辟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
1931年9月18日,日本蓄意制造九一八事变,武装侵略中国东北。九一八事变暴露了日本法西斯的狼子野心,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为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的旗帜,吹响民族自卫战争的号角。中国人民在白山黑水间的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937年7月7日,日军悍然挑起卢沟桥事变,当地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全民族抗战由此爆发。为保家卫国,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共同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在日本战略进攻、中国战略防御期间,中日双方投入总兵力达400余万,战线长达1800多公里,战火遍及中国十多个省区。中国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使日军付出惨重代价,在东方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
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中国抗战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成为一体。中国军民艰苦奋斗,坚持抗战,大量歼灭与牵制了日军,打破了日本法西斯企图灭亡中国、称霸世界的图谋。中国战场继续发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作用。进入1945年,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迎来胜利的曙光。在欧洲战场,反法西斯战争已临近最后胜利;在亚洲、太平洋战场,盟军逼近日本本土;中国战场开始了局部反攻,日军陷入穷途末路。从九一八事变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坚持抗战14年之久,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以弱制强的范例,夺取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
牵制日军主力 支援其他战场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抗击和牵制了日本绝大部分的陆军兵力和部分海空军力量,制约了日本的“北进”和“南进”计划,有力配合与策应了其他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
中国战场牵制和毙伤日本陆军主力最多,歼灭日军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付出代价最大。1937年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绝大多数兵力都在中国战场,日本陆军在华师团数占日本陆军师团总数的80%。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仍有百万以上的兵力深陷中国战场无法抽身。据统计,中国人民为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付出了3500万名军民伤亡的巨大代价,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多达5000亿美元。
中国抗战不仅牵制了大量日军,更有力地支援了盟国的战略需求,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为配合盟军对日作战,中国派出远征军紧急开赴缅甸,支援英军作战。其后,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先后在缅北、滇西对日军发起战略反攻,1945年芒友会师时,共毙敌近5万人,歼灭和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有力配合了盟军在其他战场的作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望。与此同时,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战略基地,不仅为同盟国提供了空军基地,还提供了锡、钨等稀有战略物资,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援了反法西斯战争。
确立大国地位 参与重建战后秩序
中国军民的艰苦抗战,中国战场所显示出的重要军事价值,促成了中国在国际社会地位的改善和提高。为进一步争取中国,美、英两国特别是美国加强在太平洋战场反击日本的力量,积极促成解决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问题。1943年1月,中美、中英分别签订《中美新约》和《中英新约》,宣布取消美、英两国在中国的治外法权及有关特权。在此影响下,其他在华享有特权的国家也相继宣布放弃在华特权,与中国签订新约。中国逐步成为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
随着不平等条约的废除,中国逐步确立了在国际社会的大国地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国开始真正意识到中国战场的重要战略地位。1942年1月,中、美、英、苏四国领衔26个抗击法西斯的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宣布为将这场反法西斯战争进行到底而协同作战,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作为“四大国”之一正式出现在国际文件和国际舞台上,大国地位得以确认。1945年10月,《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中国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进一步确认了大国地位。作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支持邻国的独立运动,维护弱小民族的利益,与同盟国并肩作战,为彻底打败法西斯和建立战后秩序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回顾与思考这段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历史,既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的捍卫,更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推动。
作者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研究馆员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郭飞
新媒体编辑:崔岑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