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讲爱的地方,夫妻双方要互相包容和理解,有什么矛盾不能商量,不能处理呢?你们这样天天争吵,影响夫妻感情,给孩子提供不了健康成长的和谐家庭环境,对孩子心理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8月4日,张秀艳耐心地调解一起家庭矛盾。
“温馨驿站”婚调员为一对想要离婚的夫妻进行调解。
“谢谢大姐,我们以为吵吵闹闹没什么,没想到会带来这么不好的影响,以后我们再也不吵了,特别要关心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李强(化名)夫妻俩连连致谢。
张秀艳今年48岁,9年来,始终服务于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人民法院“温馨驿站”婚姻家庭纠纷品牌调解室,为多个即将破裂的家庭调解矛盾,调出和谐家庭。
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做好家事调解,对于推进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助力社会治理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实践中,张秀艳探索出了“四理三同步”调解模式,即心理、法理、情理、智理“四理”通调,做到答疑解惑与普法宣传同步、疏导情绪与传授技巧同步、调处纠纷与维护权益同步的“三同步”。
她带领团队运用心理学方法,将“稳定情绪”的心理调解放在第一位,“释法”“明理”的法理调解、情理调解紧跟其后,聚焦争议点,智慧找到解决办法。构建妇女儿童维权社会支撑系统的“智理”调解放在最后,这也是完成纠纷调解闭环,真正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一环。
一名高二女生因父母离异引发严重心理问题,导致行动能力受限,无法正常生活和学习,经过张秀艳一年半免费心理辅导后,孩子重返校园并成功考入大学。
“温馨驿站,调和万家。我让一点,你让一点,舒心笑容多一点。”“你忘了我们当初的约定了吗?”步入这个驿站,墙上几行鲜艳的红字格外醒目。
这个驿站的鲜明特色,是注重理念引导,用正确婚姻家事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当事人。
在驿站心理咨询室中,墙上电视不停地播放新人的结婚照和婚礼视频。调解员张秀艳说:“这个办法很管用,那些吵得不可开交的夫妻看到视频,会在这里重温他们结婚时的恩爱情景,那些曾经的美好,唤醒可能被冰封的记忆。”
多年的婚姻调解实践,驿站调解员深知,一次调解成功,远远不是终点。化解婚姻矛盾,要预防先行,婚前家庭教育非常关键。
“温馨驿站”还在市婚姻登记处设立工作室,调解员对青年男女准新人、再婚夫妻开展婚前教育,还通过心理学方法传授相处艺术,助其掌握有效沟通技巧,理性面对婚姻中的困难与问题。
张秀艳介绍,青年人在步入婚姻之前,就要学会如何经营家庭,学会如何承担责任和付出爱心。仅今年,设在市婚姻登记处的工作室已经对252对新人开展婚前教育,组织婚姻家庭教育讲座5场。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来源/内蒙古日报
编辑/刘斌
审签/明芳
监制/乔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