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黑水英雄谱
碧血丹心展芳华
从1931年江桥抗战的隆隆炮声,到1945年虎头要塞“东方马其诺防线”的土崩瓦解,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犹如一卷气贯长虹的英雄史诗。在白山黑水间,无数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铸就钢铁长城,用“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谱写出民族解放的壮丽篇章。值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回望峥嵘岁月,更深刻领悟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
泰来
江桥烽火映初心 检察担当践使命
在嫩江平原,黑龙江省泰来县江桥蒙古族镇,江桥抗战遗址的一砖一瓦,都镌刻着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悲壮史诗。作为中国军队有组织、有领导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第一枪的打响地,这里不仅是红色精神的地标,更成为泰来县检察院锤炼党性、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的生动课堂。近年来,该院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在守护英雄荣光、践行检察使命的实践中走出一条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创新之路。
2024年初秋,泰来县检察院党支部和齐齐哈尔市检察院检察侦查部党支部在江桥抗战纪念馆联合开展“铭记九一八·传承抗战魂”主题党日活动。展柜里锈迹斑斑的钢枪、泛黄的作战地图,瞬间将大家带回到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在“江桥抗战英烈墙”前,青年干警抚摸着密密麻麻的烈士姓名,感慨万千:“这些名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奋勇抗争。作为新时代检察人,我们必须用法律武器捍卫他们的尊严。”这场沉浸式学习,让“守护英烈”的种子在干警心中扎下了根。
泰来县检察院积极开展抗战文化遗产保护调研,在办理相关案件时,成立党员攻坚小组,党员干警深入挖掘抗战相关历史资料,走访抗战老兵及其家属,收集珍贵的口述历史,丰富红色文化内涵。如在开展烈士墓保护专项行动中,党员干警主动作为,督促相关单位修缮、管护烈士墓碑。办案检察官李雨介绍:“在督促修缮烈士墓碑工作中,我们克服史料不全、线索零散等困难,多次实地走访取证,就是想通过扎实工作来守护英烈荣光、弘扬抗战精神。”最终,烈士设施得以修缮,管理得以规范。2021年至今,该院与相关行政单位共同定期巡护烈士墓碑、走访慰问烈士家属,通过法律手段守护英烈忠魂,有力推动抗战文化的传播与弘扬。
在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实践中,泰来县检察院推出“红色+”工作模式。在“红色+普法”活动中,党员干警积极走进校园与社区,生动鲜活地讲述抗战故事,结合实际案例开展英烈保护普法宣传;在“红色+办案”中,党员干警将红色精神融入办案环节,做到案结事了人和,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让司法力度与温度更加可感可触。
尚志
赓续东北抗联血脉 弘扬尚志检察精神
黑龙江省尚志市,以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名字命名,是一块浸润着烈士鲜血的红色土地。抗日战争时期,赵尚志在这里领导创建了珠河(今尚志)抗日游击根据地,有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1942年2月12日受重伤被俘后壮烈牺牲。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负伤被俘,她遭受酷刑仍坚贞不屈,1936年8月2日牺牲于珠河。
为传承赵尚志、赵一曼等革命先烈在尚志这片热土上保家卫国、抛洒热血的精神,尚志市建立了赵尚志将军起兵地、赵一曼纪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这些红色教育资源为一代又一代尚志人注入了红色基因。
尚志市检察院以“党建+文化育检”品牌建设为抓手,依托尚志市红色文化资源,搭建检察素养讲堂、检察文化展室、党建长廊等文化育检园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活动、文体活动等,学习抗联英雄事迹,传承革命先烈精神,从中汲取优秀品质,总结提炼出开拓进取、爱岗敬业、为民司法、人民至上、清正廉洁、精益求精的“尚志检察精神”。
该院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健全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让干警在办案中提升业务素能。该院坚持新任干警入职第一课制度,依托检察文化展室,带领新入职干警系统学习东北抗联精神,深入领会“尚志检察精神”。依托素养讲堂,指派政治过硬、业务能力强的党员检察官授课,提高干警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在扫黑除恶和“打击盗采和非法贩卖泥炭黑土”等行动中,成立临时党支部,通过党员骨干的传帮带、临时党支部专题研讨案情、组织参与重大疑难案件办理等方式,让青年干警在证据审查、法律适用、矛盾化解等具体业务中锤炼实战本领,让党建工作有抓手、见实效,业务工作有方向、有目标,引导青年干警在办案一线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该院扫黑除恶办案团队获评黑龙江省检察机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优秀集体,该市涉黑土地犯罪数量明显下降,涌现出多名业务能手,该院获得黑龙江省检察机关先进集体。
虎林
见证侵华罪行 守护抗战遗迹
“路边被杂草覆盖的烈士纪念碑重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风雨中破损的纪念碑已经修复,未作出标志说明的革命遗迹得到有效保护。”日前,黑龙江省虎林市检察院邀请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益心为公”志愿者共同踏访烈士纪念设施和侵华日军罪证遗址。
虎头镇是虎林市的边陲小镇,中俄界江乌苏里江从这里流入我国境内。在这里,日军曾强迫大量中国劳工和大批战俘修建地下军事要塞,被称为“东方马其诺防线”。1945年8月15日,日本虽然宣布投降,但因通讯中断,虎头要塞日军依旧凭借工事负隅顽抗,战斗一直持续到8月26日,比日本正式投降时间推迟了11天。
虎头要塞主阵地猛虎山山顶上耸立着一座纪念碑,碑身刻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纪念碑”13个大字。猛虎山主阵地西侧的榴弹炮炮塔遗迹,曾经放置当时亚洲最大榴弹炮。围绕虎头镇,虎林市辖区内分散多处抗战遗址。这些遗址承载着中华民族一段沉重的历史,见证了侵华日军的罪行。
虎林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检察官翻阅文献资料,以走访、对话、聆听的方式了解辖区的抗战历史,踏查辖区烈士纪念设施和抗战遗址遗迹,发现多处保护不到位问题,部分烈士纪念设施因长期暴露在外、日常维护不到位等变得碑体破损,遗址遗迹周边杂草丛生;部分抗战遗址存在保护范围不清晰、未作出保护标志说明等问题。该院向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全面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加强对烈士纪念设施和已发现登记在册不可移动文物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各司其职,修复破损碑体,清理烈士纪念设施周边环境;明确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范围,定制文物保护标志说明,健全文物档案管理,保障文物安全。
“周末带女儿出行的时候,路过一处纪念碑,发现环境真的不一样了,可以清楚看到保护标志说明。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检察机关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让烈士纪念设施和抗战遗址得到有效保护。希望检察机关可以凝聚合力,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近日,在虎林市检察院检察官踏访抗战遗址保护情况时,“益心为公”志愿者同检察官说。
哈尔滨平房
汲取缅怀先烈的奋进力量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因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罪恶行迹成为中华民族苦难的历史见证地。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真实记录了日军进行细菌武器研究、制造、使用以及准备、发动细菌战的全过程,是中华民族的苦难历史,也是铭记历史、警醒世人的铁证。目前,该旧址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平房区检察人汲取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吾辈自强的奋进力量,扛起赓续红色血脉的检察责任。该院坚持将民族精神转化为推进检察工作的动力,牢牢将讲政治、抓党建与强业务紧密融合,推动党建引领聚合力、提能力、强动力、添活力,走出党建引领检察业务工作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2年,平房区检察院检察官发现记录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行的城子沟野外实验场遗址,不仅标识碑受到污损、杂草丛生,且被非法占用破坏,堆满垃圾和易燃品。检察官多次到现场调查取证后,向有关部门发出制定有效保护措施、消除破损风险的检察建议。同时,该院联合文物保护专家组建专项督导组,建立“检察监督+行政履职+专家评估”协同机制,并发动文物保护志愿者参与日常巡查,形成“专业查问题、检察督整改、社会评成效”的保护格局。经整改,遗址周边的垃圾全部被清理,模糊的碑文被重新刻描,破损的围栏也被修补好。
平房区检察院在重要纪念日都组织干警到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开展教育活动,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对干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干警在筑牢思想根基、提升政治素养中,强化纪律意识,激发履职动力。同时,该院积极践行“三个善于”,一体抓实“三个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显著增强,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2023年以来,该院办理的1起案件入选全省典型案例,20余篇调研文章获国家级、省级奖项,3名干警在黑龙江省业务竞赛、哈尔滨市公诉人大赛中获奖。
哈尔滨呼兰
将红色情怀融入司法为民实践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女作家萧红的名字宛如一颗璀璨星辰。萧红投身于抗战文艺活动,创作了多篇以抗日为主题的作品,对宣传推动人民抗战起到积极作用。穿越时空,她力透纸背的控诉至今仍振聋发聩。萧红故居纪念馆内,珍贵的文物,生动铺展出在国破家亡之际,萧红以笔为枪、以文作盾的不凡人生。她字里行间流淌的家国情怀、民族忠诚与斗争精神,如春雨般浸润着每一位到访者的心灵。
在这片土地上,呼兰区检察院正以独特的方式续写着抗战精神。该院深挖本土文化富矿,引导检察干警在复杂司法环境中坚守法律底线、捍卫公平正义。
在主题党日活动中,呼兰区检察院党员干警走进萧红故居,沉浸式感受她的家国情怀;“重读萧红抗战作品”读书会上,字里行间的民族精神化为干警的奋进力量。该院将萧红的红色情怀融入司法为民实践,在办理未成年人遭受侵害、农民工讨薪等案件时,积极开展司法救助。在救助一名因校园欺凌身心受创的未成年人时,该院除发放司法救助金外,还协调心理专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孩子走出阴霾,用实际行动为弱势群体撑起法治保护伞,让他们感受到司法温暖。
萧红曾以文字为武器,对社会不公发出穿透纸背的呐喊;如今,呼兰区检察院以法律监督为利刃,开展精准监督。该院持续关注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积极开展支持起诉帮助农民工讨薪维权,将此项工作与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乡村振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工作紧密结合,强化与法院、人社部门协作,加强与司法行政、工会、法律援助中心沟通,构建多元解纷格局,形成维权合力。
呼兰区检察院还围绕“萧红文化周”积极履行检察职能,一方面加强对萧红故居纪念馆及周边文化设施的保护,通过公益诉讼督促相关部门修缮维护,守护文化根脉;另一方面,助力萧红文化创意街区项目开发,为地方文旅产业发展护航。
林口
传承八女投江英勇抗敌精神
在黑龙江省林口县境内,一座巨型纪念碑迎风矗立在乌斯浑河畔,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投江殉国的壮烈事迹,已化作民族精神的火种,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前行。林口县检察院以八女投江展现出的英勇无畏精神为引领,以忠诚铸检魂、以担当强履职、以为民践初心,让烈士用生命捍卫的信仰在新时代检察人中薪火相传。
“我,站在时间的岸上,看乌斯浑河滚滚流淌,八女投江的壮烈,在这里名扬四方……”林口县文化馆的舞台上,林口县检察院干警正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检察干警们用演绎舞台剧的方式感受抗战精神的熠熠生辉,也在展演中坚定了对党忠诚的信念。
近年来,该院以“初心红·公益蓝”党建品牌为抓手,不断从英烈“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中汲取力量,深入挖掘林口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充分利用八女投江遗址纪念馆的红色资源优势,开展“初心学堂”特色专题教育,以学习小组形式定期开展红色教育,强化党史学习与检察业务学习同步推进,让党性教育融入每位干警的成长周期。
队伍建设是检察工作的基石。林口县检察院传承发扬英烈“英勇无畏、团结协作、奋斗到底”的精神,牢固树立“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的意识,将党员教育与岗位练兵、业务培训有机结合,常态化开展各类学习培训,进一步提升干警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该院以八女革命精神为榜样,充分发挥党员干警在执法办案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党员干警在办案中挑大梁、守正义的思想自觉,由党员干警主动承办难度大、公众关注度高的案件,确保在依法办案过程中,始终有党员干警发挥监督引导作用,推动业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检察为民,是一切检察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林口县检察院始终牢记英烈为民情怀,把检察为民办实事做到群众家门口、办到群众心坎里。该院开展治理东北林蛙养殖乱象专项监督活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相关部门为养殖户办理合法捕捞手续;探索“检察+碳汇”办案模式,办理森林碳汇赔偿公益诉讼案;助力打造“林口大鹅”地理标志产品,发挥一体办案优势,为企业发展提供更优服务。
双桦
擦亮抗联名片
“征马踟蹰,冷气侵人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东北抗日联军歌曲《露营之歌》唱出了艰苦的抗战岁月和战士们的悲壮与激昂。东北抗联第十一军兵工厂的工人用老旧的机床生产弹药、制作武器;被服厂的工人伐木建厂、建造密营,用粗布军装为战士提供保障,他们诠释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自力更生精神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不灭斗志。东北抗联精神如同一簇不灭的火种,在新时代双桦检察人的心中点燃。
双桦检察院辖区内的“七星峰”是著名的抗联名片,素有“一座七星峰、半部抗联史”之称。2025年6月,七星峰的密林深处,双桦检察院党支部正在开展一场特殊的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干警重走了抗联第十一军密营路线,在密营遗址前重温入党誓词。“密营是抗联战士们的战斗堡垒,我们党支部更要成为检察工作中的‘战斗堡垒’。”党员干警表示。
一直以来,双桦检察院以“抗联精神育人、红色基因铸魂”党建品牌为抓手,加强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该院将学习抗联历史列为“三会一课”题目,开设红色课堂,让干警近距离感悟抗联精神,凝聚奋进力量。
该院立足辖区内红色资源分布广泛的实际,建立“党建+抗联遗址遗迹保护公益诉讼”机制,扎实推进辖区内红色资源保护。该院干警对抗联露营地、兵工厂、被服厂等遗址进行重新勘察,完善评估和论证工作,推动问题整改。通过制发检察建议、建立多方磋商机制等方式,与当地行政、林业等单位就形成红色资源保护合力达成共识。此外,该院牵头在七星峰所在林场设立“红色资源保护联络点”,聘请若干名网格守护员实时守护,持续加大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力度。通过检察履职,有效保护抗联遗址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为后人更好地了解和铭记抗联历史提供“活教材”。
(来源:检察日报·先锋周刊 作者:韩兵 郝晶 徐清远 葛婧琪 王坤 袁克香 孔蓓宇 黄晓杰 单禹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