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为鼓励生育,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近年来我国已有至少23个省份在不同层级探索实施生育补贴政策。育儿补贴政策已经成为应对少子化、老龄化的重要政策工具。在地方实践基础上,党中央统筹谋划、高位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育儿补贴政策。育儿补贴政策是党中央部署的一项重大民生政策,是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措施,是推进人口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制度安排,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发放育儿补贴是我国首次对居民发放普惠式现金补贴,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投资于人的具体实践,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重视。
从地方实践看,相关地区陆续出台了领取条件和发放标准。就领取条件而言,大部分地区只对二孩和三孩发放补贴;从发放周期看,既有按月按年发放的,也有一次性发放的;就发放标准而言,按月发放的额度大多在每人每月200~500元。个别地区出台了较高的育儿补贴标准,其补贴政策是否可持续仍需进一步观察。这些地方探索对于鼓励生育、减轻家庭育儿负担、促进儿童早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育儿成本的差异,各地的领取条件、发放标准、发放周期和政策作用时限差别较大,需要国家层面出台政策予以调整和规范。
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的育儿补贴标准各不相同。日本的标准为每月1.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711元),法国的标准为每月96.65欧元(约合人民币740元),德国的标准为每月219欧元(约合人民币1676元);即使高税负高福利的北欧国家,育儿补贴的标准也不高,例如,瑞典的儿童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250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948.6元),挪威的儿童每月可以领取1766挪威克朗(约合人民币1231.4元),芬兰的儿童每人每月可以领取100欧元(约合人民币830.5元)的津贴。参考国际经验,我国育儿补贴标准占人均GDP的比例相对比较合理。
在贯彻落实育儿补贴政策时,国家有关部门要尽快出台实施细则,尽快统一领取条件和发放时限,缩小地区差距。各地要正确理解和执行育儿补贴政策。在政策出台初期,育儿补贴标准不宜太高。育儿补贴政策强调的是公共财政对家庭育儿负担的补贴,而不是为家庭育儿承担全部成本。地方在实施育儿补贴政策时,要平衡好公共财政责任和家庭责任,避免家庭育儿责任弱化和向公共部门转移,不要为了彰显公共福利而影响家庭在育儿方面的权利和责任。要及时对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和绩效评价,总结地方的最佳实践,为进一步完善支持生育支持政策和家庭友好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育儿补贴政策是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台育儿补贴政策,弥补了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短板。但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需要久久为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统筹完善包括育儿补贴在内的家庭友好政策,在生育、教育、住房和就业方面同向发力,减轻家庭育儿的支出压力,进一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助力人口长期均衡和高质量发展。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文: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朱坤
编辑:管仲瑶
校对:李诗尧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