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25)》发布会在辽宁省沈阳市举办。《指南》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发布。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教授指出,新版《指南》基于国际最新研究及我国2016年版指南修订而成,纳入了大量中国原创研究循证证据,更贴合中国患者特点和治疗需求。
从框架上看,与2016年版相比,新版《指南》内容从6部分扩展至9部分,新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多支病变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时机和策略”“康复治疗”“术后随访”等章节。总体来看,新版《指南》更加强调患者的全程化、精细化管理。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强调桡动脉为首选入路血管
发布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代谢中心主任窦克非对《指南》中的重要技术及器械更新要点进行解读。他表示,新版《指南》建议以桡动脉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首选入路血管,并新增尺动脉、远桡动脉入路作为补充。肱动脉入路方式可在桡/股动脉入路失败后,由经验丰富的术者选择使用。
明确多项技术和器械治疗价值
窦克非介绍,《指南》明确,近些年的多项技术和器械升级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精准治疗提供有力支撑。例如,目前,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和功能学检测应用在临床上得到进一步强化。对于解剖复杂的病变,如左主干病变、真性分叉病变和长病变,《指南》推荐应用腔内影像(包括血管内超声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以确保支架贴壁,减少缺血事件。功能学检测方面,血流储备分数(FFR)和定量血流分数(QFR)对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评估具有重要作用,可将血流储备分数低于界值0.80作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指征之一。
《指南》推荐在进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时,使用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更佳。
药物洗脱球囊技术应用范围在新版《指南》中得到扩展。该技术除可应用于支架内再狭窄治疗外,还可用于小血管(直径小于2.75毫米)病变、分叉病变或不能耐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即使用两种不同机制的抗血小板药物)的高出血风险病变治疗。
对于钙化病变,《指南》新增血管内碎石术(ELCA)、准分子激光消蚀术等预处理技术,并指出,可将上述新型预处理技术与旋磨联合使用,以提高支架扩张成功率。
推荐更精细的抗栓治疗策略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李毅详细介绍了《指南》中的药物治疗更新要点。他表示,《指南》进一步强调了抗栓治疗策略精细化的重要性。
《指南》指出,在抗血小板治疗方面,负荷量DAPT(为快速达到抗血小板效果,短时间内给予高于常规维持剂量的用药方案)的应用更加明确:未使用过DAPT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术前均需使用负荷量DAPT。阿司匹林过敏者可用吲哚布芬替代。
《指南》认为,P2Y12拮抗剂选择可更加灵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高缺血风险患者首选替格瑞洛;氯吡格雷用于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或替格瑞洛不耐受者;氯吡格雷抵抗者可换用替格瑞洛。
《指南》强调,DAPT疗程应依据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分层来确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为1年;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为6个月;高危患者可延长至2~3年;出血高危者根据PRECISEDAPT评分(≥25分)可降阶至3个月;药物球囊治疗后需6个月。抗凝治疗方面,围术期抗凝药物首选普通肝素。中国BRIGHT-4研究证实,比伐芦定术后延长3小时输注可降低血栓风险,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中国证据。
对于特殊人群,如高龄冠心病患者、合并糖尿病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抗栓治疗优选替格瑞洛。对于合并房颤的冠心病患者,如CHA 2 DS 2- VASc(房颤血栓危险度评分)≥2分且HAS-BLED(房颤患者抗凝治疗时出血风险评分)≤2分,应先进行三联抗栓治疗(DAPT﹢新型口服抗凝药治疗)1~6个月,随后转为DAPT至12个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优先进行DAPT,延迟1~2个月启动抗凝以降低支架血栓风险。
细化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措施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刘海伟详细解读了《指南》中的术后管理要点。他指出,针对穿刺血管损伤、对比剂肾病等常见并发症,《指南》细化了预防和处理措施,并强调术后要加强危险因素控制与心脏康复治疗,形成“治疗—康复—预防”闭环。
韩雅玲院士强调,2025年版《指南》的发布,是我国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我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进入新阶段。从框架完善到具体诊疗方案细化,从技术器械升级到药物治疗策略细化,《指南》的每一处更新都凝聚着专家们的心血和智慧。她表示,在新版《指南》的指导规范下,我国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将进一步提升,更多患者将从中受益。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文:健康报特约记者 郭睿琦
编辑:夏海波 杨真宇
校对:马杨
审核:管仲瑶 徐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