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速企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中国交通新闻网 | 通铜高速“云端筑路”构建“空天地”智慧巡检体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7-08 15:54:54   浏览次数:1  发布人:06a4****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从清晨无人机自动起飞的嗡鸣,到云端数据平台的实时跳动,6座“铜心翼站”构建起通铜项目“空天地一体”的全天候监测网络。通铜项目创新部署江西省规模最大的无人机机场群,构建功能最全的“空天地”智慧巡检体系,用科技画笔勾勒出交通基建智慧化升级的“江西样本”。铜心矩阵织密高空巡检网络“以前人工巡线需要驱车翻山,遇到复杂地形还得徒步,现在点击鼠标就能启动巡检。”无人机运维负责人介绍。通铜项目81.2公里全线巡

    从清晨无人机自动起飞的嗡鸣,到云端数据平台的实时跳动,6座“铜心翼站”构建起通铜项目“空天地一体”的全天候监测网络。通铜项目创新部署江西省规模最大的无人机机场群,构建功能最全的“空天地”智慧巡检体系,用科技画笔勾勒出交通基建智慧化升级的“江西样本”。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铜心矩阵织密高空巡检网络

    “以前人工巡线需要驱车翻山,遇到复杂地形还得徒步,现在点击鼠标就能启动巡检。”无人机运维负责人介绍。通铜项目81.2公里全线巡查采用传统模式巡查耗时较长,需要翻山越岭走乡道便道,通常需要2天时间。

    采用无人机空中巡检可直接翻越高山,6座翼站同时起飞仅需25分钟即可完成全线巡检,效率提高90%。巡检航线规划误差≤0.5米,依托云端AI算法实时纠偏,让千米山林间的工程细节尽在“云端掌控”。

    翼站联动构建空天地全域监测体系

    在通铜高速各标段6处关键点位,“铜心翼站”无人机基站如哨兵般矗立。采用固定翼无人机实现长距离带状工程监测,单台基站最大作业半径10公里,采用多点分布式设置覆盖通铜项目全线81.2公里。

    单座基站占地仅0.35平方米,却集成了自动充电、任务调度、数据回传等全功能模块,通过预设航线实现每日全自动巡航,对高边坡、桥梁隧道、临时场站等关键构造物实施立体化巡查。

    双镜赋能实现工程数据精准测绘

    无人机搭载高精度测绘单元通过长焦相机与机械快门广角相机的组合,满足1:500地形测绘精度要求。无人机通过固定航线实施月度航测,运用运动恢复结构算法生成厘米级精度三维模型。

    基于周期性模型比对,可快速输出四项核心工程量数据:填挖方体积动态变化量(测算精度±3%)、坡面防护施工面积、路基中轴线里程累计值及路基填筑高程偏差值(监测精度≤5厘米)。

    动态巡航守护流域生态绿色防线

    在修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攻坚战中,无人机化身“生态卫士”。搭载多光谱传感器的无人机群,可对修河及其支流、东津水流域实施动态巡航,实时采集水域影像数据,精准识别施工区域水体扰动情况。

    针对边坡生态修复难题,无人机通过可见光与红外双波段扫描,构建边坡植被覆盖率三维模型。施工人员可在平台上直观查看裸露土方面积变化,精准指导“开挖一处、复绿一处”的生态修复作业。

    智能锁定织牢高空作业安全网络

    针对桥梁高墩等高空作业工点,通过规划专用安全监控航线,启用目标点智能环绕功能,设定半径20米±5米,保持云台镜头对施工区域的持续锁定,同步执行预设的逐点拍摄及录像指令,实现5米距离内的近距高清影像采集。

    现场管理人员依据回传影像数据,可精准识别作业人员未佩戴安全帽、未系安全带等安全违规行为,形成高危区域安全状态的日巡查机制,高效开展高空作业安全监管。

    BIM预演解锁生态敏感区降本密码

    面对隧道洞口、枢纽互通等生态敏感区域的施工挑战,项目创新融合无人机倾斜摄影与BIM技术。在杨梅山隧道出洞口,通过无人机采集点云影像数据进而生成高精度三维模型,结合地质数据模拟洞口开挖后的空间应力分布,辅助优化支护方案,减少山体开挖653.469立方米。

    在山区高速公路便道选线方面,通铜项目应用无人机航拍生成三维模型,将山区便道选线工作在电脑上可视化开展,相比较传统方式选线,使不确定因素误差较规范容许值降低50%。优化后的便道施工方案在降低施工难度的同时有效控制了施工成本。优化方案较原方案减少占用土地资源约50亩,减少土石填方量约8181立方米,减少土石挖方量约34569立方米,有效减轻施工过程中对山体环境的破坏。

    目前,项目已实现无人机全线巡检,隐患发现速度提升5倍,人力成本降低70%。这套融合“空天地”数据的智慧监管体系,不仅为81.2公里高速施工装上“数字引擎”,更作为全国交通基建智慧化转型的“江西答卷”,在赣鄱大地上书写着“中国智造”的新篇。

    来源 | 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魏智超

    提供环境新闻线索

    环境新闻线索征集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06a4****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sud.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