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速企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残疾人保障体系全面升级——“两项补贴”提标20% 服务直抵“最后一公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7-07 11:15:32   浏览次数:1  发布人:3c30****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在昌都市卡若区邦达街社区,年过六旬的张光均习惯性地划开手机屏幕。一条入账通知如约而至,“432元又到了。”他轻声念叨,布满皱纹的脸上漾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每月定时抵达的残疾人补贴,于他而言,不仅是柴米油盐的依靠,更是生活尊严的无声守护。  张光均感受到的暖意,源于今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民生实事——残疾人福利保障体系全面升级。覆盖全市近3万持证残疾人的“两项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

    在昌都市卡若区邦达街社区,年过六旬的张光均习惯性地划开手机屏幕。一条入账通知如约而至,“432元又到了。”他轻声念叨,布满皱纹的脸上漾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每月定时抵达的残疾人补贴,于他而言,不仅是柴米油盐的依靠,更是生活尊严的无声守护。

      张光均感受到的暖意,源于今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民生实事——残疾人福利保障体系全面升级。覆盖全市近3万持证残疾人的“两项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双双提升20%,分别达到每人每月144元和288元。对于像张光均这样的重度困难残疾人,叠加申领后,每月可获432元补贴。这如同高原初升的朝阳,穿透生存的寒冰,将政策关怀精准送达。

      “资金直达,每一分钱都要落在残疾群众身上。”昌都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与慈善事业促进科工作人员王鹏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沉甸甸的数据:仅今年上半年,昌都已为27033名困难残疾人兑现生活补贴2047.01万元,为9736名重度残疾人兑现护理补贴1988.82万元。所有款项均通过财政惠民惠农“一卡通”系统,直达个人账户,确保政策红利“无折扣、零延迟”。

      服务创新:打通“最后一公里”

      提标仅是起点,在广袤艰险的高原,如何让服务穿透距离与障碍,直抵每一位残疾人身边,才是检验政策生命力的关键。

      在卡若区残联“高效办成一件事”综合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旦卓正细致地为德青永措整理办证所需的残疾评定表和残疾人证申请表。“像她这样符合二级肢体残疾标准的,就能同时申领‘两项补贴’。”旦卓解释着,手指在系统界面上滑动,“但系统会自动比对,如果申请人已享受其他渠道的护理补贴,比如特困供养或工伤保险护理费,就会自动提示拦截,避免重复申领。”

      如何让群众少跑腿?卡若区残联理事长卓玛道出答案:“我们大力推行‘异地通办+全程网办’。残疾朋友即使身处外地,也能通过线上平台提交申请,我们力争‘当日审核’。”服务窗口的便捷,是昌都市残联以“基层残疾人组织村(社区)残协改革”为支点,撬动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缩影。

      在俄洛镇仁达村,村残协专职委员四郎曲珍的笔记本上,详细记录着村里15名残疾人的情况。刚登记完次旺邓堆的最新信息,她又准备带一位新发现的疑似残疾村民去医院做鉴定。对于瘫痪在床的重度残疾人,则由残联工作人员与医疗人员组成“流动服务队”,将伤残鉴定窗口直接“搬”到村民家中。崎岖山路上的每一次跋涉,都让纸面的政策关怀拥有了坚实的脚步与真实的温度。

      “政策落地,关键在末梢是否畅通。村残协工作人员的任务很具体,也很实在。”昌都市残联业务科工作人员严耀一语道破基层服务的核心价值。他介绍,像四郎曲珍一样的村(社区)残协工作人员,全市共有980名。

      昌都市为村(社区)残协专职工作人员制定了精细化的任务清单:每月必须完成建立“一人一档”、入户走访需求、协助社会救助、政策宣讲、矛盾调解等8项“硬指标”;动态监测残疾人返贫致贫风险,及时上报突发困难;工作台账需图文详实,接受严格考核验收。正是这一个个扎根最基层的“触角”,将“动态调整”“精准管理”从文件要求,转化为牧区残疾人手中实实在在的补贴,将“被动申领”升华为“主动发现、主动服务”。

      精密织网:阳光下的公平守护

      为确保政策公平公正、资金安全高效,昌都编织了一张严密的动态管理网:

      ——数据互通:民政低保系统与残联残疾人证系统实时共享数据,随时掌握领取情况。

      ——主动申报+上门认证:受益人需定期主动申报资格,行动不便者由工作人员上门核实。

      ——阳光公示:所有补贴对象姓名与金额在村(社区)长期公示,让群众监督成为最有力的保障。

      ——边界清晰:政策衔接如精密仪器般严谨。

      卓玛理事长特别强调细节:“例如,享受孤儿保障的残疾儿童可申领重度护理补贴,但不享受生活补贴;领取工伤保险护理费或已纳入特困供养的残疾人,则不再享受‘两项补贴’。户籍迁出西藏,补贴次月即停。”清晰的边界,守护的是制度的公平与可持续。

      赋能未来:从兜底保障到自立尊严

      当基本生存的坚冰被政策暖流消融,昌都市残联的目光投向了更远方——为残疾人架设通往自立与尊严的桥梁。

      三级肢体残疾人益西松布的故事,是这一转变的生动注脚。在昌都市和卡若区残联的积极对接和技能培训支持下,他成功应聘成为一名司机。“转正后工资4000元!”他的声音里透着自豪,“现在,我终于能挺直腰杆了。”这份工作带来的,远不止是收入,更是融入社会、实现价值的尊严感。

      为拓宽全市持证残疾人的就业增收渠道,昌都市残联持续发力:定期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今年精心筛选并提供医疗卫生、媒体运营、餐饮服务等领域的200余个适配岗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竞争力。“‘兜底保障+发展赋能’的双轨并行模式,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严耀表示,“这关乎重塑高原残疾人的生命轨迹,让他们从被关怀者成为社会的建设者和共享者。”

      张光均老人手机屏幕上定格的到账数字,益西松布手中稳稳握着的方向盘——每一项精准落地的补贴背后,都站立着一个渴望被生活温柔以待的灵魂。昌都市残疾人保障体系的全面升级与深耕细作,正向世人述说:在追求共同富裕、共享发展成果的道路上,每一个生命都应被看见,每一份尊严都值得守护,远方终将成为暖阳普照的彼岸。(周婷婷)

    来源:西藏日报

    编辑:艾伯宁

    审核:张競丹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3c30****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sud.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